孩子:我为什么要上幼儿园?
爸爸:因为你三岁了,就要上幼儿园。
妈妈:因为每个小朋友都要上幼儿园,你也一样。
孩子:那幼儿园是什么?
爸爸、妈妈:......
当你的孩子问你这个问题时,你是不是比较迷茫呢,那是因为你并没有真正的了解幼儿园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存在。
成长学苑想对您说:这里是孩子迈向独立的踏板,更是孩子独自闯荡的第一个“江湖” 。
身在江湖,难免磕磕碰碰,迟早要知道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能容忍他的无理取闹,都能给他无私的爱。身为父母,孩子遇事,不应大惊小怪,强替孩子出头,要做孩子的倾听者,在他们需要帮助时,做孩子的坚强后盾。
只有放手,孩子才会在历练中学会保护自己;遇到危险会求救;和同伴发生矛盾会尝试解决……
从独享到分享
每当有好吃的好玩的东西,父母总是在第一时间让孩子得到。久而久之,孩子会觉得世上的一切好的都该是Ta的。“我喜欢,所以我占有全部”。
而在幼儿园里,孩子会看到,Ta可以吃到的水果大家都有,而且是平均等分的。这时候孩子才会明白别人也拥有同自己一样的被爱的权利。接着孩子开始模仿老师的行为,把水果分享给别人。这样从独享到分享的过程,能让孩子的人格发展更加健全。
我就是我,不单是妈妈的孩子
在家里,孩子本身只有一种角色——爸妈的孩子。所以在孩子的潜意识里,自己是跟随父母而存在的。在有想法的时候,首先会想到“我妈妈说”、“我爸爸这么教我的”。
而在幼儿园里,孩子是学生、是同学、是朋友。多重的身份会让孩子明白作为一个自己是作为一个“社会人”而存在的,明白长辈要去尊敬,友情要用心去换。三岁看八十,很多孩子的性格、思维方式都是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来的。
世界上不只有阳光雨露
我们经常说幼师像妈妈一样关怀孩子。话本身没错,但是关怀的分量可能是一样,方式却不可能完全相同。当孩子无理取闹时,父母通常哄骗或者打骂,容易走两种极端。
而幼师会给孩子讲道理。孩子会渐渐明白自己是不是在无理取闹。因为在幼儿园里,孩子的行为也有更多的参照,从旁观者的角度Ta才能知道什么是对,什么是错。以及这个世界上的阳光雨露是靠自己争取来的。
选好孩子人生第一个“江湖”至关重要。但父母的疏导和教育才是孩子成长的关键。从这些角度去优化自己的行为,孩子的成长会更加顺利。
在这个“江湖”,父母们应该在适当的时候放手,在有必要的时候,还要履行责任,传授绝学。纵是家家孩子大不同,学的武功招数不一样,但内力提升总有相似之处。
送给父母们的五大‘绝学’
绝学一:打好预防针
我们要让孩子知道,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能容忍他的无理取闹、迁就他的坏脾气,都能给他无私的爱和帮助。不会像在家一样,所有人都以他为中心,不吝惜给他赞美和夸奖。他需要知道有困难时要主动找老师求助,不是被动等待;知道不是所有果盘都等着他第一个来挑,凡事要讲究先来后到;知道友情不是从天而降的,需要他的真心付出和用心交换。
绝学二:相信孩子
孩子入园了,我们要相信他有能力去面对和适应这个全新的环境,只有激发孩子内心的能量,才能让自己变得强大,以安定的内心挑战不断变化的外在世界。
▼ 随着孩子的长大,不要过多地询问幼儿园的细节,让孩子对原本自然的事情产生疑虑和压力。
▼ 孩子与小朋友产生摩擦的时候,不要过多干涉,让孩子自己去寻找办法,总结经验,使他们在真实的世界里学会谈判、分享、妥协和合作。
▼ 孩子遭遇挫折的时候,帮助他调整情绪,分析状况,但是不要越殂代庖,甚至帮助他规避困难,你只能帮他逃避一时,不能逃脱一世。
绝学三:关注孩子的心理
孩子在入园以后,脱离了父母倾心打造的“爱的温室”,一脚踏入自己的江湖,同伴交往就成了一件爸妈不得不关注的事情。孩子在特定成长期间,对于同伴交往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,例如喜欢与比自己年龄大一点的孩子交往。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心智相对成熟,喜欢发号施令、呼风唤雨,年龄较小的孩子在服从配合与积极响应的过程中,被接纳的安全感也得到满足,这就是双赢格局,友情从此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。
如果小的喜欢和大的玩,又时常面临大孩子的 “欺负”,孩子该如何面对真实情景中来自“小霸王”的压力和恐惧?我们不妨引导孩子多陈述与这位“蛮横”朋友的交往细节,你可以悄悄观察孩子在陈述期间的表情、感受、评价等反应。对于幼儿园中的同伴交往,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自己依照基本价值观去分辨、取舍:
▲ 在和这位小朋友的交往过程中,你体验到了“爱自己”的感觉吗?
▲ 你有没有通过和小朋友交往,学会怎样去心疼对方?
▲ 与他交往时,有哪些东西是你自由选择的?你又为此担负了怎样的责任?考虑清楚后,你打算做出怎样的调整或取舍?
让孩子看到并承认对方的不友善、不美好,同时让孩子自己判断、抉择,从他人的交往中认识真实的世界和需要自己去适应的规则。
绝学四:尊重老师
有句话说得好,“亲其师,信其道”,意思是“亲近自己的老师,才能相信老师讲的道理”。这句话也告诉家长,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有多重要。孩子往往是家长的影子,所以家长首先要给孩子做好示范——尊重老师。家长不仅要尊重老师的劳动,还应该在孩子面前肯定老师的付出。
“你再不听话,明天我告诉你们老师去!”虽然可以有效地管住孩子, “老师”这个形象在孩子心中却变成“可怕的”、“约束的”,导致孩子害怕老师甚至厌恶上幼儿园,这样就会大大地阻碍老师和孩子之间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关系,也降低孩子对幼儿园生活的美好体验。家长学会用赏识的眼光看老师,和老师结为教育孩子的“同盟军”,让幼儿园成为孩子勇于发问、探索、收获的乐园,挖掘孩子的最大潜能。
绝学五:配合老师
经过专业培训,掌握幼儿生理、心理发育特点等专业知识的幼儿老师,在幼儿园能帮助孩子熟悉生活常识、建立日常常规、锻炼体能和技巧、学习这个年龄段能够领悟的知识和技能。然而将孩子送到幼儿园,不代表家长一劳永逸,还需继续在家和老师密切配合,不断巩固孩子在幼儿园养成的学习和生活习惯。
★ 不要认为幼儿园有那么多的玩具和书,你就不用再陪孩子玩耍,因为你与孩子在玩耍中建立起来的信任、情感,以及你在一对一的陪伴中发现的问题,是老师无法做到的。
★ 不要认为教孩子穿衣、叠被、自己吃饭、系鞋带等太琐碎,老师教得再熟练,也抵不过家长在家包办代替,一切归零。
★ 在幼儿园里,老师会竭尽全力帮助孩子培养最好的习惯,但不能保证每个孩子都会养成良好习惯。习惯的养成得益于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,一天到晚开着电视的家庭,大都培养不出酷爱读书的孩子;行为粗俗的父母,很难养出文明懂事的孩子。
★ 孩子因为天气冷不想上幼儿园,妈妈说改天去;孩子因为睡懒觉不想起床,奶奶说再睡会儿...... 意志的培养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,这样的行为让再优秀的老师也教不出意志坚强的孩子。
★ 发现孩子问题的时候,比如厌食、打人、说谎,不要把孩子当成麻烦扔给老师,你至少需要和老师配合,制定应对策略。
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对每个人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。